“营改增”是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税改政策的简称。基于我国税收的计税原理,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的弊端,而增值税只是针对增加值的税收,减少了重复纳税,促使社会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
增值税改革经历了四次革命,在第四个阶段中,2012年1月1日,上海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正式启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此后扩大了试点范围,“营改增”在“十二五”期间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目前,除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其他行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
据国税总局统计,目前尚未改革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涉及近1000万户纳税人,是已纳入“营改增”纳税人的两倍。四大行业涉及营业税税额约1.6万亿元,占营业税税收总额约67%。
“营改增”工作越往后越复杂,剩下的不动产、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是非常复杂的,“营改增”难度非常大。而且这些行业都与当前稳增长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密切相关。在宏观经济环境下滑的低迷阶段,“营改增”将会给财政带来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推进需要考虑周全,改革的全面覆盖需谨慎推行。
“营改增”能否有效减税?
“营改增”一直被称为是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国务院这次出台的“营改增”政策提出的原则就是要减税,也是适应我国行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怎么分享“营改增”减税的成果?部分企业认为自己的行业没能挤进“营改增”,就无法享受到这个政策的改革红利。针对这个问题,企业不能只是想着行业本身能否从“营改增”中受益,还要考虑怎么符合增值税抵扣的政策。
实际上,营业额在500万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从“营改增”中获益多少是可以看见的,因为税率固定,但不能开具可以抵扣税款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正因为如此,现在相当一部分购买服务的企业不喜欢跟小规模的企业合作,这就给规模在500万以上的大企业增加了市场空间。大企业的好处在于能开具“营改增”抵扣发票,可抵扣的进项发票也多。不管是小企业还是大企业,“营改增”后,都比在原来制度下有一定优势,能否真正分享到“营改增”的成果,就看企业的操作了。
新思界
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对于企业来说,“营改增”之后发票管理将成为企业急需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小规模纳税人应积极转变为一般纳税人;对于整个宏观经济来说,随着营改增改革步入深水区,增值税的征税方式呈现出链条式管理,环环相扣抵扣、呈现封闭性特征。但改革是否真正减税,不仅要看企业的抵扣情况,还要看整个产业链税负变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