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特评 >

企业改革效果不佳 经济未出现明显见底迹象

2016-05-04 18:50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中国经济见底了吗?

        中国2015年年报和2016年一季度报的数据都已公布,A股市场拥有2800多家上市公司,其财务汇总数据,能够反映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是一国经济的基本元素,企业强则国家强。那么中国经济见底了吗?

        从企业净利润的角度看,A股净利润一季度占全年之比为26%,可根据一季度净利润推算出2016年全年为25962亿元,简单推算得到16年全年净利润增速为-1.4%。

        但实际过程应该不会那么悲观,因为经济增长势头还能延续,毕竟房地产销售额的增长对投资拉动会有一个半年左右的滞后反应,第二、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会继续上行。此外,基建投资也能维持较快增速。估计2016年的盈利增速很难超过5%,ROE水平也将维持目前的低位。

        中国经济的正面因素主要有:十三五规划的落地,推进改革转型和创新,可能带来的效率抬升;政府稳中求进政策托底,如一带一路、房地产新政带来的盈利改善;宽松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带来财务费用率下行。

        但负面的因素或更现实,如通胀的压力或导致货币政策不再继续宽松;为了稳定股市,导致股权融资规模难以扩大(一季度事实上也如此,目前不仅IPO融资规模非常小,连再融资的审批也收紧了),债务率水平继续上升;外部环境继续走弱,影响中国的出口。

        行业研究人员表示,中国经济的问题在于社会债务的增速要快于企业盈利的增速,所以,经济就很难获得一个良性循环。

        尽管从年报中看到,A股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盈利增速分别达到18.8%和25.5%,但盈利相加只有2170亿左右,不足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10%,所以,新经济的前景远大,但体量太小,不足以改变中国经济的运行轨迹。

        尤其在中国的大部分资产价格存在泡沫,去杠杆、去产能和去库存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要期望经济从L型走势变为U型,难度很大。从更长远的视野看,人口老龄化的长期压力和结构性问题的长期积淀,都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中国需要解决的经济深层次的问题不是稳增长,而是结构性问题,这也是中国为何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原因。结构性性问题的外在表现之一,就是企业效率低下。债务率水平几乎是全球最高,且ROE过低,与较高的GDP增速形成反差。

        例如,美国的GDP增速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美国500强企业的平均ROE达到15%,中国500强企业的ROE虽然也有11.13%,但剔除四大行之后(四大行的平均ROE水平尽管已经从25%左右回落到了17%左右,但垄断优势下仍远高于全球500强金融企业10%左右的ROE水平),估计只有个位数了。

        作为上市条件最苛刻的A股上市公司在剔除金融和两油之后,平均ROE水平只有7.3%,不足美国500强企业的一半。

        不少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都很慢,包括我国台湾的GDP增速也只有1%左右,但并没有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说明“要维持中高速增长才能保就业”或是伪命题,只要企业盈利好,ROE提升,则企业扩大就业的需求就会出现,就业状况就能得到改善。

        如果一味地靠投资来拉动经济,且相当多的投资项目只增加负债,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现金流回报,这样的投资拉动模式就会进入死循环。

        总之,从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季报上,并没有看出经济见底的明显迹象,也没有看出创新驱动对经济的推升作用。ROE仍在下行,表明改革在企业层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更多财经评论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