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特评 >

金融混业监管成大势所趋 央行职能范围或重构

2016-05-23 14:40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金融混业监管成大势所趋 央行职能范围或重构

        经历去年股市的大起大落、今年P2P公司的倒闭潮,尚未出台的金融混业监管方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期待,越来越为业界关注。行业研究人员指出,金融混业监管方案较大的可能是,原有分业监管继续保留和加强,将分业监管不能覆盖到的监管真空,及综合性、系统性的风险监管交由央行进行,并重构央行职能范围。

混业监管成大势所趋

        目前,中国的金融业总体规模已经十分庞大。中国去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8.5%,为过去20年主要经济体的高水平之一,也是中国历年最高。英国只有两年超过8.5%,分别是2007、2009年(金融危机前后)。

        去年一季度因为大牛市的背景,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最高,之后就出现了股灾,中国金融风险开始陆续暴露。这样的结果和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相关。一方面监管机构管理着金融机构,但另一方面由于三会之间竞争,监管者把各个行业的发展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去年A股股灾的发生,成为此次再提金融监管改革的直接导火索。目前面临的环境和压力和2006年不同,2006年只是在业务的发展方面出现了混业的势头,有改革监管的需求。但现在如果不进行监管的改革,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活动落在现有的监管框架外,出现监管真空。

央行职能范围或重构

        中国现行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框架,起源于1990年代初证监会的成立,后经过十余年发展,正式确立于2003年银监会的成立。在现有监管构架确立后的第三年(2006年),即有多重声音出现,提出对一行三会监管体制进行改革。

        此前,有意见认为此次中国改革应该将分业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据了解,正在形成中的方案,并非简单的将分业监管转向功能监管。较大的可能是,原有分业监管继续保留和加强,将分业监管不能覆盖到的监管真空,及综合性、系统性的风险监管交由央行进行。若要构建上述监管体制,就需要人民银行新建相关职能。

        不过,央行的职能定位争议较大,分别是:一、顶层协调方的思路,在一行三会之上设立金融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一行三会监管。二、一行一会思路,即合并“三会”为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与中央银行平行。三、一行三会功能重组思路,保持一行三会现有格局,但对各自功能进行重组。四、一行两会思路,将银监会并入中央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保留,对其职能加以调整。五、单一央行方案。中央银行与三会合并成为兼顾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的单一央行。

        近日,有监管层人士称,中编办正在着手制定的方案结合了多种思路,取众家所长,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案。大的方向可以参考英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大央行”模式,以央行为主导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英国监管体制在2008年前为财政部、金融服务局、英格兰银行三个主体共同监管。在实际运作上,英格兰银行只负责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而财政部在监管上,有更大的责权,负责金融监管框架设立和相关立法。金融服务监管局则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进行具体监管,金融服务局向财政部汇报。

        总之,在去年股灾发生后,各方已经形成共识,对目前的金融监管框架要做出改革。但央行、银监会等都在试图扩大本领域的监管权限,如何平衡各部门的既得利益成为关键问题。

        更多财经评论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