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快速增长,市场占比不断提高。根据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重达到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保有量不断增多,而动力电池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受此影响,我国新能源电池拆解机器人市场发展空间大。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装置。我国工信部明确要求,自2016年起,乘用车企业必须为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提供至少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已经迎来报废潮,预计2025年,退役动力电池将超过100万吨,新能源电池的回收、拆解、再利用重要性日益突出。
新能源电池主要包括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壳、电池盖等组成部分,正负极材料中含有锂、钴、镍等稀有金属,若不加以回收再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生态环境。新能源电池经过检测、放电、拆解后,将电池模组移出进一步拆分,通过一系列工艺可以回收其中的有用成分加以再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为提高安全性,新能源电池结构固定稳定,且内部线束复杂,电解液可能存在腐蚀性,人工拆解不仅对人力需求大,还存在触电、腐蚀等安全风险。此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种类多样,结构、标准各不相同,拆解流程复杂且难度大。因此,单纯依靠人力来拆解新能源电池工作效率低,利用新能源电池拆解机器人实现智能拆解受到关注。
新能源电池拆解机器人研制需要考虑的技术主要有:控制精度,以实现电池模组精准自动拆卸、分离、破碎等;安全性,包括安全放电、安全拆解工艺、防止污染物泄露的高效分离技术等;技术兼容性,以满足不同结构电池拆解需求等。新能源电池拆解机器人技术壁垒高,但行业发展可以同时带动电池回收、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2025年1月,金晟新能源牵头申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山东大学、越疆机器人、库卡机器人、神州云海等共同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新能源汽车电池机器人化拆解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获批,有望推动我国新能源电池拆解机器人行业发展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