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思界
产业研究分析师预测估计,未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362-603亿元。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持续增长,自动化设备不断降价使其经济替代效应显现;在政府产业升级的政策推动下,3C、汽车、医疗等领域对自动化设备有较强需求。
当前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低,2016年,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机器人仅36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6台。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的
《2015-2020年中国智能工业机器人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6到2021年世界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年均15%左右,到2021年预计全球销量40.15万台。假如我国届时销量占全球总销量30%,2021年我国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2.05万台,市场规模约361.5-602.6亿元。
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落后,市场占有率低。201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的新增量为6.6万台,其中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万台,市场占比仅为33%。
据工信部初步统计,我国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了800多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产业集中度很低,总体规模小。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占到了85%的市场份额。
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打开。过去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行业的焊接和喷涂,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以及产业不断升级加速,工业机器人开始运用在不同的领域。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报告,2016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已经服务于国民经济35个行业种类,88个行业小类。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 26.29万台,同比增长39%,销售量占全球总销量的比重创新高,已经超过四分之一。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低,仍需大量进口。核心零部件主要有控系统、减速器、伺服机和驱动器的核心技术。我国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够掌握,大多数仍停留在“组装”阶段,技术含量极低。目前,西门子、库卡、ABB、安川等知名的国际厂商占据了我国巨大部分机器人市场。
新思界
产业研究分析师认为,低基数铸就大市场,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自动化水平还比较低。2016年,我国每百万产业工人的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仅为36台,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低66台,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恰恰是由于我国工业机器人低的使用密度,使得我国机器人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增量空间,市场前景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