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我国残疾人基数庞大 功能性假肢需求空间巨大

2023-09-05 21:08      责任编辑:李夕冰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我国残疾人基数庞大 功能性假肢需求空间巨大
 
  功能性假肢属于主动型假肢,包括索控式假肢、电动假肢和气动假肢等。功能性假肢是为截肢者或肢体不全者弥补肢体残损和代偿其功能而设计、制造和装配的功能性人工假体。相对于装饰性假肢、工具性假肢而言,功能性假肢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能给予残肢者更好的舒适感和体验感。

  功能性假肢属于康复辅具,近20多年来,国内外康复辅具技术发展很快,一方面是材料及工艺的创新,另一方面是新科技成果的应用。而我国功能性假肢技术也已经从最初的引进、消化吸收转变为当前的科技创新,从生产低端产品到开始试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型假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截肢者对假肢性能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假肢的外观、功能和控制的仿生水平也将逐渐提高。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功能性假肢行业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其中的60%以上需要辅助器具,功能性假肢行业市场空间巨大。2019-2022年,我国功能性假肢行业需求开始从低端的机械型假肢向肌电型假肢过渡,高端产品需求强烈。其中,2022年,我国功能性假肢行业需求规模(不包括安装、康复费用)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6.9%。

  在技术方面,国外开发的假手BeBionic采用轻量级材料制作精确的骨骼结构,整个假手拥有337个机械部件,通过读取断臂上的肌肉运动来活动,在手指肚配备了气泡,不仅能够实现灵活自如地进行诸如骑车、抓取等日常活动,还像人手一样拥有柔软的指尖。而中国上肢功能性假肢企业研发投入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且研发与应用脱节,相当一部分技术成果还没有实现产业化,国产上肢功能性假肢的灵活性、使用寿命都不及进口产品。

  在产品方面,肌电假肢是功能性假肢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中国大部分功能性假肢企业产品仍以机械手和开关控制电动手为主,能够生产肌电假肢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

  在品牌方面,国外主要的功能性假肢企业有德国的ottobock公司、冰岛的ossur公司和英国的blatchford公司等;国内主要有科生假肢、丹阳假肢厂、精博假肢、格橹特等。中国大部分功能性假肢企业发展时间较短,不注重品牌建设,知名品牌较少,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很弱。而ottobock、ossur等国际性的功能性假肢企业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都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新思界产业研究员表示,目前,我国高端功能性假肢技术主要面临三大瓶颈:动力源、控制算法、感觉反馈。功能性假肢企业只有与高校、研究所等单位展开院企合作,加大研究,突破技术瓶颈,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字: 企业 残疾人 功能性假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