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糖链检测是一种体外诊断技术,用于分析生物体内的寡糖链含量和结构。寡糖链是由2-10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链结构,可分为N-糖链、O-糖链和糖脂。
作为蛋白质和脂质上的重要修饰,寡糖链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免疫调节、信号转导、蛋白质功能调控、细胞识别等多种重要功能,其结构和含量的变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样本中寡糖链的结构和含量,可以为肝癌、自身免疫疾病、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寡糖链检测技术包括质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电泳(CE)、免疫分析法、糖芯片、核磁共振(NMR)波谱法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29年寡糖链检测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近年来,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糖组学研究突飞发展、检测技术进步等因素,不断推动寡糖链检测市场增长,2024年全球寡糖链检测市场规模约达14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20亿美元。
目前全球寡糖链检测市场已吸引一大批企业布局,包括赛默飞世尔、Bio-Rad、罗氏诊断、沃特世、先思达生物、安图生物、迈瑞医疗等。其中先思达生物自主研发的“寡糖链检测试剂盒(荧光毛细管电泳法)”已获得NMPA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用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
寡糖链检测在肝癌治疗领域的应用已得到高度认可,其中《成人乙型肝炎病毒筛查、检测及管理专家建议》将寡糖链检测推荐用于肝癌的筛查和监测,《2024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预防、诊断、护理和治疗指南》指出糖组学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肝癌筛查。
近年来,我国乙肝防控取得重大突破,但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仍是乙肝和肝癌大国,肝细胞癌年病例超46万人。由此来看,我国寡糖链检测市场还存在极大发展空间。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寡糖链检测具有精准、高效、便捷、早期等特点,在癌症、先天性糖基化障碍、自身免疫疾病等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糖组学研究推进、成果转化进程加快,寡糖链检测成为体外诊断领域新蓝海,市场潜力正不断释放。我国是肝癌大国,寡糖链检测市场可开发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