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数据 > 研究专栏 >

我国2016经济增速或逼6.5% 稳增长和促改革需平衡

2016-01-07 20:22      责任编辑:霍媛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我国经济2016或逼6.5%底线  稳增长和促改革需平衡

  在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所以,接下来,我国经济会进入平稳发展期,但同时也会面临许多问题。要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当前还是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重点和力度要有所调整。中国经济未来将主要围绕稳增长和促改革,但是又将如何在稳增长和促改革中寻求平衡呢?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改革核心
 
  供给侧改革并非单纯地减少供给,更重要的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改革要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其实,从供给角度看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并不在于劳动力不足或者资本不够。因此,我国供给方面的主要问题不在于要素数量不足,而在于要素配置效率低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在过去几年中显著下降。那么,为什么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会降低呢?因为资本和劳动的配置出了问题。因此,供给侧改革不只是去产能(减少供给),也不是增加总供给能力,而重在提高有效供给,即通过改革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
 
  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市场对于供给侧改革存在的主要误解在于,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无论如何改进供给方式,宏观经济要实现稳增长的任务仍然体现在最终需求的扩张方面,也就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方面。宏观政策对投资或者出口的刺激作用可能下降甚至失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经济产品或服务可以被归纳到总需求的三驾马车之外,以至于不需要刺激总需求,仅通过"供给侧"改革也可以实现设定的经济增速。
 
  当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需要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强刺激,也要防止出现顺周期紧缩。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或将大于2015年,供给侧改革短期会加大经济调整的阵痛,我国经济增长可能逼近6.5%的底线,因此供给侧改革也需要需求侧宽松。
 
  财政发力货币政策适度灵活
 
  当前,在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如何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是关键。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才能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对企业实行减税,并用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办法弥补收支缺口。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主要体现在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既要防止顺周期紧缩,也绝不随便放水,而是针对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更多宏观数据分析请关注新思界数据!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