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综研 > 规划 > 空间规划 >

一带一路建设加快 标准行动计划出台

2015-10-24 13:19      责任编辑:李乐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一带一路建设加快 标准行动计划出台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加快,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近日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意,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

        该项行动计划的制定,主要在于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经济价值。《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的制定和实施,重点工作任务有:

        一、制定完善中国标准“走出去”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

        针对重点国家、优先领域、关键项目,提出标准“走出去”规划,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领域,制定实施《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助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方案》。研究制定翻译出版国家标准外文版快速程序、中国标准海外授权使用版权政策等相关管理办法,完善推动标准“走出去”的政策环境。

        二、深化与沿线重点国家的标准化互利合作

        以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以及东盟国家和南亚国家等为重点方向,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为重点,寻求利益契合点,研究构建稳定通畅的标准化合作机制。

        三、推动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认真履行我国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国和技术机构负责人的职责。鼓励各行业实质性参与相关专业性国际、区域组织的标准化活动。发挥骨干企业积极性,在电力、铁路、海洋、航空航天等基础设施领域,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依托我国具有优势的技术标准,主动联系沿线重点国家开展国际标准研究,共同制定国际标准,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四、组织翻译优先领域急需标准外文版

        围绕装备、产能、动植物检疫等“走出去”优先领域,发挥国内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平台作用,开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走出去”需求调研,梳理形成优先领域标准外文版目录,分步下达国家标准外文版制定计划。

        五、开展大宗进出口商品标准比对分析

        开展我国与东盟、中亚、西亚、东南亚四个区域重点国家的进出口商品贸易情况和相关国家标准分析,梳理分析沿线重点国家大宗进出口商品类别,发挥行业、地方优势,依托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区域标准化研究中心,形成优先领域大宗进出口商品标准比对分析研究报告,为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标准信息服务。

        六、开展东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依托与东盟国家气候、环境、人文相似的地方省市,有效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成果,积极推广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经验。

        七、加强沿线国家标准化专家交流及能力建设

        充分利用我国科技、商务等合作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面向沿线国家标准化发展和交流需求,采取多种方式,分批开展面向亚洲和非洲的标准化专家交流及人才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举办综合知识类、专业领域类标准化援外培训班。
        
        八、实施标准化互联互通重点项目

        在电力电子设备、防爆设备、半导体照明、中医药、海洋技术、TD-LTE信息通信等领域,支持一批由相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牵头组织,面向东盟、俄罗斯、中亚、中东欧等重点国家和区域开展的标准化互联互通项目,夯实标准化合作基础。

        九、加强沿线重点国家和区域标准化研究

        切实发挥地方的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建立沿线重点国家和区域标准化研究中心。积极组织开展面向阿拉伯国家、中亚、蒙俄、东盟、欧洲、北美等重点国家和区域的标准化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发展战略及重点领域相关标准研究。

        十、支持各地开展特色标准化合作

        充分发挥各地区地缘优势、文化优势、语言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研究制定本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标准化实施方案,挖掘一批具备标准化工作基础的优势领域、优势技术和特色产品,提炼一批重点工作任务和标志性合作项目,开展中国城市与国外相关城市间的标准化合作试点。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与推进,全面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标准化方面的双多边务实合作和互联互通,积极推进标准互认,有利于我国标准的海外推广应用,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有利于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支撑服务我国产业、产品、技术、工程等“走出去”。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