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被国务院批复,新郑机场T2航站楼启用,郑机城铁即将通车,航空港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2月27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2014—2040)》进入评审阶段,并开放市民意见通道,让每一位市民都参与到
城市规划当中去。
2010年,郑州市新郑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准成立,当时的《郑州市航空港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规划范围是190平方公里。这个
总体规划提出“中原之门、智慧之港、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明确机场圈层布局的空间发展策略。2014年1月,省政府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2013—2040)》,明确了“一核领三区、两廊系三心、两轴连三环”的空间结构。至此,从第一阶段的宏观性概念性规划到第二阶段的涉及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划顺利完成。
而此次讨论的总体规划范围大约368平方公里,南至炎黄大道,北至双湖大道,西至京港澳高速,东至广惠街,不包含航空港区的核心区。根据规划,到2020年,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规模为110万人;到2040年,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260万人,城镇化率为100%。
空间结构:三个区域功能各不相同
此次规划的区域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而是城市的一部分,功能定位是“生态智慧航空大都市主体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将打造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基地,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同时打造现代航空都市,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根据“一核领三区、两廊系三心、两轴连三环”,区域核心发展目标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智慧生态三个方面。
区域内以机场形成核心区,周边规划北、东、南三区。北区为主中心,是公共文化航空商务中心,也是城市综合性服务区;东区为临港型商展交易区,是会展交易中心,也是专业服务中心;南区是公共服务副中心,也是高端制造业集聚区。此外,区域内依托南水北调和小清河打造两条滨水景观廊道,形成实验区“X”形生态景观骨架。
交通规划:5条轨道线延伸周边
为了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将依托都市区轨道线网规划,建设5条轨道线延伸至周边,强化区域联系。交通规划以大量的轨道交通串联组成,将减少跨区小汽车出行,并且,规划中将结合轨道站点,建设过街交通和地下步行系统,倡导“自行车+公共交通”的绿色出行模式。
根据规划,在区域交通上,将以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线网规划为基础打造快速铁路网,实现实验区对郑州都市区城际轨道“30分钟覆盖圈”和中原城市群“1小时覆盖圈”。在对外联系上,依托G107、迎宾大道打造城市发展轴线,形成十字形城市发展主轴,外加机场功能环、城市核心环和拓展协调环三个道路环形骨架。在道路规划上,形成“七横七纵”区域快速干线网格,满足实验区及机场区旅客快速、安全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