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上午,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主持完成的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13-2014》。
在发布会上,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主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介绍了中国总部经济发展的一些新特征、新趋势,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亮点。
亮点一:中国总部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越来越多的总部企业“走出去”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2004年我国仅有16家总部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到2013年我国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数达到95家,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2位。我国总部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位次也逐步提高。
亮点二:总部经济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突出。我国总部企业的规模实力越来越强,对全国国民经济贡献作用十分突出。以全国500强企业为例。2013年我国500强企业营业总收入达50.0万亿元,资产总额151.0万亿元,实现净利润总额2.2万亿元。2013年纳税总额达到3.7万亿元,占全国的36.3%。
亮点三:总部经济在推动全国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部经济不仅能够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也能够带动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亮点四: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集中体现在总部企业的空间布局上。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东部地区的总部经济优势非常明显,在全国资源配置中占据了更多资源,资本集中化程度更高,“马太效应”更为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亮点五: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在全国主要城市之间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根据发布的“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报告(2013)”显示,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呈明显的梯度差异,可划分为四个能级:第I、第II能级的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型企业总部聚集的重要区域。
亮点六:北京、上海在带动全国发展和带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特征不同。北京、上海是我国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聚集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在对各自城市经济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通过“总部—制造基地(或分支机构)”链条带动了全国其他区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