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公司 >

BAT的焦虑与突围:生活服务篇(2)

2015-11-25 18:21      责任编辑:章旻    来源:http://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情势陡转  强强联合为哪般
 
         2014年7月,一份文件打破了整个约车行业的坚冰,带来了重大利好和新驱动力。交通运输部对外颁布了《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该通知充分保留了企业的自主调度权,也首次在中央政策层面确立了打车软件的合法地位。
 
        似乎一切都朝着美好的层面出发了,BAT三家争斗的局面似乎要持续下去,然而,此时的BAT早已放缓了补贴的脚步,因为用户习惯和用户基数已经形成,另外Uber独特的模式也给滴滴和快的带来了威胁,补贴大战已经无法弥补这一点。
 
        关于Uber的模式,简单来讲,一是Uber以效率优先,司机无法拒载;其次Uber通过独特算法解决了供求关系;第三,Uber以共享经济为核心,开源了整个约车市场,而滴滴和快的却是在现有市场上节流。
 
        俄罗斯著名投资人曾经给滴滴打车投资一亿美金,然后说道:“1、Uber要灭了你们;2、如果要活命,就和快的合并;3、合并后我再投你们10亿”。
 
        不曾想一语中的,2015年2月14日,时值情人节当天,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忽然宣布合并,成为春节前最大的财经新闻。两家公司此举引燃了市场上的猜测,众说纷纭,但事实上,在市场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比较靠谱的猜测有两点,一是滴滴快的在竞争中浪费了大量资源,不堪其负,市场也由于股市危机陷入了资本寒冬,烧钱大战难以维系,所以一笑泯恩仇。二是Uber强势来袭,国内又出现了神州租车、易到用车等对手,基于其他几家公司的发展态势,不如强强联合,迅速形成行业的721格局,还能实现更大的利益。
 
        不过值得思考的一点出现了,早在补贴大战之时,滴滴和快的在补贴策略上就保持着惊人的一致,而在滴滴和快的补贴大战之前,两家公司虽然前景无限,却默默无闻,甚至可以说补贴大战的热度壮大了滴滴和快的两家。所以,两家早早看出了行业格局,产生了合作之念,只是通过补贴大战升温整个约车市场,从中谋利而已。如今功成身退,兑现合作,正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经历此事后的打车行业,格局初定,滴滴和快的合并后一家独大,短时间内难有撼动其地位者。百度在打车行业竞争中的动作十分有限,不知是外界传闻的那样,百度动作迟缓、互联网思维落后,还是另有打算。总之,这场打车行业的乱战暂时告一段落了。
关键字: B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