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篇
“口碑“归来 餐饮布局哪家强
2015年6月23日,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宣布各自注资30亿元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口碑“。值得注意的是,“口碑“并不是一个新品牌,它曾是阿里巴巴的一个生活消费平台,但2011年时被搁置在角落,时隔四年,”口碑“此时归来,承载着阿里巴巴的什么希望?
中申网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本地生活市场规模达到2350亿元,渗透率仅为4.4%。本地生活服务中,仅餐饮行业的线下市场规模就达到2万亿元,而互联网在餐饮行业的渗透率目前仅为2.5%。
2015年7月28日,阿里巴巴将点餐平台“淘点点”正式改名为“口碑外卖”,同时,支付宝和手机淘宝在首页也已推出“口碑外卖”的入口。这些举措无疑表露了阿里巴巴对于重启口碑的企图,那就是进军餐饮业。
事实上,对于餐饮O2O的大蛋糕,BAT也是觊觎已久。
招数频出 跑马圈地抢市场
2014年1月,百度完成对糯米网的全资收购,并改名为百度糯米,目前,百度糯米已经接入了百度外卖、去哪儿网资源,汇集美食、电影、酒店、休闲娱乐、旅游等众多生活服务。
2014年5月,百度在外卖领域推出百度外卖,深度整合百度地图、百度外卖等多家平台,迅速抢占了餐饮外卖市场的份额,目前占到整个外卖市场的24%,紧跟饿了么和美团外卖之后。
阿里巴巴对于餐饮O2O方面的布局从未停止,从美团到喵街,从生活半径到点我吧,以及口碑网的归来都是其长线布局中的一环。颇令人寻味的一点是,阿里巴巴已经入股了美团,而美团外卖已经占到了整个市场的份额接近33%,为何阿里还要重启口碑?
事实上,阿里巴巴投资美团后,持股比例仅为10%到15%,对美团平台的整合能力有限;而腾讯也入股了大众点评,持股达20%,随后又一幕令人吃惊的事上演了,那就是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了。2015年10月8日 , 美团和大众点评联合发布声明,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此消息带来的震撼不下于快的和嘀嘀的合并,业界人士猜测此事是阿里和腾讯一手促成,但近日消息表示,在美团新一轮的融资中,阿里巴巴不再跟投新美大,并将退出美团,而腾讯则追投10亿美元。目前来看,美团已经坚定地站在了腾讯阵营。阿里现在则是全力支持亲儿子“口碑”,意图打造另一个美团,而背靠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口碑毫无疑问拥有这个实力。
反观腾讯,以社交起家的技术流腾讯似乎和餐饮沾不上边,但微信连接一切的口号再次起了作用。2014年3月,微信5.2.1版本上线,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用户发朋友圈时可以添加附近餐馆或景点地理位置。朋友点击该地理位置,将会看到哪些朋友也来过该地,以及朋友在该位置分享的照片信息等。此次微信新版上线的背后,意味着腾讯入股的大众点评在进入微信接口之后,开始全面进入微信的重要阵地“朋友圈”,这相当于把大众点评的入口又提上一步。现在看来,大众点评和微信之间的合作正渐入佳境。而腾讯对新美大的入股也继续深化着双方的合作,对于腾讯来说,布局永远不嫌多。
2015年1月27日,网上外卖平台“饿了么”宣布获得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另外,饿了么已经与微信合作推出外卖微信拼单服务,未来还将与腾讯地图建立合作。据悉,饿了么在2015年10月网上餐饮平台市场交易份额达到了33.4%,白领商务细分市场交易份额达到35.2%。易观分析称,随着马太效应加剧,未来平台的领先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纵观BAT三家的策略,百度以百度地图为依托,打通了入口、支付、服务的生态链,使得百度外卖得以迅猛发展,短短时间内跻身外卖行业前三甲之列;阿里巴巴则以淘宝、蚂蚁金服为支撑,强力扶持自身的外卖平台,虽是后发,未必不能制人;腾讯依然以微信为中心延伸出了外卖生态,其与另外两家的最大区别是只做联接,而联接之外的部分用入股的方式来实现战略影响,自身并不培育外卖平台。看似混不着力,却依然如鱼得水,微信功不可没。
另外,餐饮O2O争夺战对于BAT来讲,也许只是下一个入口的抢夺战,入口的概念不再单一化,餐饮平台既是入口、也是自成一派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