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数据 >

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突破千亿块 同比增长19.4%

2015-03-18 15:46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分享到: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当今半导体工业大多数应用的是基于硅的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又称微电路、微芯片、芯片,在电子学中是一种把电路(主要包括半导体装置,也包括被动元件等)小型化的方式,并通常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上。
       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引出线和焊接点少,寿命长,可靠性高,性能好等优点,同时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它不仅在工、民用电子设备如收录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军事、通讯、遥控等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用集成电路来装配电子设备,其装配密度比晶体管可提高几十倍至几千倍,设备的稳定工作时间也可大大提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设计业、芯片制造业及封装测试业三业并举、比较协调的发展格局。在京津地区、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区,并建立了多外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2014年全国集成电路产量由652.5亿块增长至1035亿块,增速却变缓,2010年国内集成电路产量增速高达57.5%,为近五年内最高,2014年国内集成电路产量增速为19.4%。


图表 1:2010-2014年全国集成电路产量及增长率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新思界整理

 
       从生产区域来看,国内集成电路生产区域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上海、甘肃、浙江、四川、北京等省市,其中排名前三省份集成电路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

图表 2:2013年全国集成电路生产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新思界整理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