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新能源 > 名企 >

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结果将公布 多家车企涉嫌

2016-05-16 18:31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结果将公布 多家车企涉嫌
 
        此前不久,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已成为首家因“骗补”而被报道的车企,由此揭开了新能源汽车补贴光环下的冰山一角。据悉,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改委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的调查结果将于近期公布。之后,将会有更多企业被疑牵涉其中,更多真相也将逐渐浮出水面。

        近年来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利好政策频出。得益于此,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471辆,销量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

        而在国家相关利好政策中,国家政策补贴被业内视作新能源汽车的最大推动力。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没有过关,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销售规模,是政策驱动的结果,不完全是市场的作用。特别是在和主流燃油车相抗衡的领域,政府补贴起了很大作用。

        据了解,我国从2010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到201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新能源市场的补贴总数已超过百亿元。据悉,只要新能源车辆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新能源汽车企业除了中央财政补贴,还能享受地方补贴。高额补贴及尚待完善监督机制,直接催生了大量“骗补者”。

        “骗补”的手段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新能源车厂商与购车客户合谋,双方利用拟定好的购买合同到相关部门申请汽车牌照和车辆行驶证,获取相关证件之后申请补贴。补贴到手后,厂商再从客户手里低价回购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并将骗到的补贴分一部分给“合谋”的客户,双方形成了利益链。

        另一种是新能源车企自己成立汽车租赁公司,将自己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卖给自己的租赁公司。拿到补贴后,以维修电池等名义回收车辆,将其中的核心零部件回收后再次出售,从而循环拿补贴。

        而纯电动车中电池的成本占整车成本的大头。这一比例在2009年约为70%,如今下降到约60%(各厂商技术不同,该比例有所浮动)。但无论如何,电池仍是最电动汽车中最核心的部件。

        “骗补”的恶劣行径与国家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相关部门显然不会任由其“野蛮生长”。今年1月20日,国家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启动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情况的专项核查工作,核查范围覆盖全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以及运营企业、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

        日前被揭的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主要有10家企业,分别是江苏省苏州市的吉姆西客车、陕西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 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宏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宝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以及金华青年汽车制 造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的吉姆西客车是首家因“骗补”被查的企业。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 年上半年吉姆西上传的合格证信息数量仅为25个,之后是长达3个月的停产,从2015年9月开始的3个月上传的合格证分别为166个、347个和243 个,12月单月则上传合格证2905个,占比全年达到80%。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细分市场深度市场调研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