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炎症性肠病(IBD)药物规模不断扩大 国内市场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2022-08-17 12:57      责任编辑:程玉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炎症性肠病(IBD)是指一种以肠道炎症和上皮损伤为病理特征累及消化道的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类型。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具有不可治愈、终身复发性及可致残性等特点。目前IBD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肠道微生态、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随着国民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逐渐改变,IBD发病率逐年增高,国内患者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我国IBD患病人数从2017年的87.8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99.5万人,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2.53%。在国内IBD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以及患者诊疗意识不断提升背景下,IBD药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IBD药物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IBD药物市场规模约为91.2亿元,同比增长8.3%。
 
  IBD是免疫系统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主要治疗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生物制剂五大类。其中氨基水杨酸适用于轻中度性和缓解期的IBD患者;皮质类固醇激素多用于IBD急性发作期患者;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使用激素无效或依赖后的IBD患者;抗生素适应症广泛,用药时间短;生物制剂可有效诱导并维持中、重度IBD患者的CD缓解。
 
  目前生物制剂是国内IBD药物市场主流产品,占比市场份额约为65%,主要产品为类克/英夫利昔单抗,为美国强生的原研药品类;其次为氨基水杨酸,占比市场份额为26%,其市场由国外企业DR.FALK、爱的发制药与本土企业葵花药业、辉凌医药占据主要份额;皮质类固醇激素占比市场份额为7%,规模占比排名第三,该市场参与企业众多,市场较为分散。总体来看,目前我国IBD药物市场仍由国外原研药企业占据主要份额,国产化程度较低。
 
  新思界产业分析人员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IBD发病率不断提高以及患者规模不断扩大,IBD药物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前景较好。但目前国内IBD药物市场仍由国外企业占据主要份额,国产化程度较低,本土企业还需不断加大药物研发力度与研发进程,进而推动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快。未来国内IBD药物行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字: IBD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