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机电装备 > 政策 >

机器人产业五年规划:补短板 避免低端化发展

2016-04-27 18:20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机器人产业五年规划:补短板 避免低端化发展
 
        4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此前一天,工信部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并与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及行业组织的代表一同回应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

工业与服务机器人并重

        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发展并重,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从以往来看,相对于服务机器人,各方面更重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受相关政策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工业机器人实现了快速发展,是产业的主力军。

        但是服务机器人正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就未来发展看,服务机器人的需求来自3个方面:一是在助老、助残等方面的社会需求很大;二是在救灾抢险、航天、海底勘探等国家重大需求方面有用武之地;三是在娱乐、教育、智能家居等方面应用空间广阔。

        《规划》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面向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明确要重点突破十大标志性产品,其中包括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

积极补短板

        行业研究人士预测,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增至50-60万台;服务机器人的市场应用还在探索中,其空间则更为巨大。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规划提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十三五”时期要实现“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机器人生产技术短板明显。行业研究专家表示,目前中国对五大关键零部件的实际掌握能力都有不足,其中加速器、减速器精密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电机、控制器、芯片方面稳定性还存在很大问题。有技术专家估计,核心零部件上,中国与日本、美国等国差距在15-20年左右。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则表示,要清醒认识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新问题:一是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虽然有所突破,但是高端产品还较缺乏。二是部分产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三是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患逐步显现。四是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但是小、散、弱等问题仍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五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虽然已经建立,但是机器人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避免产业低端化发展

        补短板的同时,引导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也非常重要。规划明确提出,将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促进各项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据了解,机器人作为一个高端产业,在中国却出现了低端化发展的苗头。首先,机器人企业的爆发式增长。据统计,目前中国涉及机器人的企业超过八百多家,超过两百家是机器人的本体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组装和代加工,产业集中度很低,总体规模很小。

        其次,本土机器人企业制造高端产品的能力较弱,六轴以上的机器人外资品牌占有率高达85%;根据统计70%的机器人配套零部件依赖国外。并且,由于补贴的存在,很多企业进入了这一领域,但他们不掌握核心技术,往往把一些零部件拼凑在一起,拿到补贴。

        行业研究人士认为,机器人产业既有结构问题,也有总量问题;其中,结构问题更突出,高端产品制造能力不足,低端产品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隐忧,这是我们要解决的。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2015-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