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占比已达70%以上,如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防止脱实向虚?在成本上涨等的约束下,如何推动制造业发展?上海新发布《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50条具体举措让人感受到“上海制造”重振雄风的智慧和信心。上海正以“亮剑精神”,理直气壮地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
数十年前,上海生产的电视机、自行车乃至奶糖都曾经风靡全国,“上海牌”是品质和信誉的保证。如今,上海提出制造业再跨出一步,走向高端走向前沿,50条措施,明确提出要以高端发展为导向,聚焦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千亿元以上产业集群。
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左右,统筹推进60多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成为全国创新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新思界
产业研究分析师认为,目前上海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资源要素瓶颈约束问题依然存在,只有深入挖掘存量,加大低效产能的调整力度,才能腾出更多的土地和资源空间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将始终服务于提升实体经济。
今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将启动实施市级调整项目1300项,区级调整项目1600项,市级重点调整区域16个,重点专项2个,预计腾出土地5.5万亩,年减少能源消费量80万吨标煤。
另一方面,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导入速度。根据50条措施,“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大飞机等引领性强、成长性好、带动性大的产业项目。
以机器人为例,作为智能制造的载体,目前上海集聚了包括ABB、库卡、新松和新时达在内的国内外机器人领军企业,机器人产量占到全国的20%以上。
同时,上海还将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机器人等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创建5至10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人才方面,上海提出,在落实“人才30条”基础上,着力破解人才住房问题,鼓励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自建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设施,占比可达15%。
一系列发展实体经济的组合拳,显示了上海重振实体经济的智慧和决心。“实体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上海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上海市市长应勇强调,上海不是不要制造业,而是要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