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政策 >

加强药品生产监管 推动医改深入

2017-05-25 17:31      责任编辑:薛雪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加强药品生产监管 推动医改深入

  GMP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GMP要求制药、食品等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

  当前医改进入了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政府多部门实行联动,药企选择降价也已然成了趋势,但是降价不能降质,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强化源头控制,药品生产的检查力度不断加大。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共收回了140张GMP证书,2016年171张GMP证书。进入5月,21天已经收了10张GMP证书。虽然从总量上还无法和往年进行直观比较,但是进入5月份飞行检查的力度明显在加大,收回通报屡见报端。

  在今年2月份的全国药品监管工作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吴浈指出,药品安全既是公共安全问题,也是政治安全问题,做好药品监管工作是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加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发现风险严查严控,加大处罚力度,让监管工作始终跑在风险的前面。要整治突出问题。在药品生产环节,继续做好多组分生化药、中药提取物、胶类产品的整治工作,重点查处和打击生产过程中的擅自改工艺、非法添加、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对数据不可溯源、不真实的要严肃处理。

  各省局要做到新上市的品种前3年必查,新开办的企业、疫苗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被举报的企业、发生过聚集性不良反应和抽检不合格等质量问题的企业必须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置。

  加强不合格产品处置,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药品在第一时间暂控产品、下架停用、实施召回。对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进行处理,并公开处理结果。及时公开抽检信息,提高企业自律性。

  总局带头查办案件,稽查和监管同时参与,把检查记录和证据采集集合起来,把检查与查案结合起来。药品生产企业的假劣药品案件由省局直接办理。加大与刑事司法衔接,责任追究到人。加强违法案件曝光力度。

  从可以公开查询到的检查通报看,生产工艺一致性、试验和生产数据造假、原材料质量、物料现场管理等问题确实被点名较多,比如亳州市豪门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就因原材料取样、检验记录不完善,检验报告不真实;存在编造批生产记录的嫌疑;物料管理混乱;生产现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而被收回证书。

  新思界医药行业研究人士表示,食品药品是良心产业,政府监管部门常抓不懈,坚持露头就打,保持高压态势。此外,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除了对药品生产强化监管外,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全链条的管理措施甚至提升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层级,全行业结构性的调整速度和力度都在加大,在此背景下,唯有合规经营才是正道。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