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政策 >

国内相关政策法规缺乏 儿童自闭现状有待改善

2017-06-18 14:12      责任编辑:薛雪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国内相关政策法规缺乏 儿童自闭现状有待改善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广泛性地发育障碍性疾病。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着微弱的光芒,因此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往往在3岁以前起病,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社会互动、沟通交流以及兴趣行为等多方面的缺陷。在4到5岁时症状最为明显,男女发病比例约为5:1。大约3/4的患儿合并有精神发育迟滞,半数左右的患儿在青春期可能合并癫痫发作。由于患儿在社会交往、沟通,尤其是行为方面存在严重的障碍,父母往往只能在手足无措之余,添加对孩子未来命运的担忧。

        我国对儿童孤独症的认识比先进国家晚了将近40年。认识的落后,绝不仅仅限于对其医学知识方面的知之甚少,而是对整个体系性质的认识模糊,也就是说对孤独症的干预缺乏深度的理论理解与循证层面上的操作经验。

        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上升,对干预需求的呼声越来越大。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儿童用药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ASD在新生儿中的比例达3/1000,典型孤独症不低于1/1000,以此推算,国内ASD将不低于400万,典型孤独症不低于100万。虽然良莠不齐的训练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却仍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患儿回归主流社会困难大,治疗自闭症的黄金阶段是1-3岁,错过了这个阶段,恢复健康的困难就很大,病情还极有可能反弹,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康复训练,一旦他们失去父母的依靠,将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干预体系不健全,干预水平整体低下。

        在医疗系统中,开展ASD诊治工作的医院屈指可数,多数医生对ASD的认识欠缺,只有少数医院的少数医生能诊断ASD;目前我国ASD干预是以民办机构为主,手段以全天训练及少数机构培训家长为主,由于资金不足、场地不够等限制,导致其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以残联系统为主的公立机构才刚刚启动,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训练的针对性较差;我国大多数ASD儿童因其社交障碍及行为问题以及特殊教育资源缺乏而无法在主流学校随班就读,同时又基于其特殊的思维及学习方式以及某些超常的能力而不适合在智障学校就读。

        相关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能认识与诊断ASD的临床医生缺乏,社工(义工)也缺乏,特殊教育及康复人员更是缺乏。同时供需也极不平衡,市场需求大,行业竞争少,致使许多短平快的短线训练机构产生,但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却不高。相关政策与法规不完善。随着人们对孤独症及其干预工作认识的逐渐深入,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高度重视。2007年1月1日,中残联已把孤独症的康复纳入到精神病康复,建立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选择了31个试点城市,与此同时,编写统一康复训练教材,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及筛查、诊断专业员培训。2016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蓝皮书发布。

        新思界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国内目前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安置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虽然我国对于自闭症的认知及治疗还处于初期阶段,各种服务不够完善。国家对于自闭症儿童需要加大关注,虽然现阶段自闭症还处于精神癌症,被大多数医师认为是不治之症。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之下,会有自闭症儿童的一片蓝天的。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