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背景下,就医难,就医贵成为医疗行业最大痛点,在国外分级诊疗制度成熟且有迹可循的情况下,我国的分级诊疗却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群羊之中总会出现领头者,让后来的人看到方向。分级诊疗是杭州医改步入深水区的重头戏,作为中国医改探索的排头兵,杭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杭州模式”。
杭州市早在2014年就开始启动通过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分级诊疗的计划,近年来,杭州市也陆续出台了“1+5”的政策文件,其中的“5”代表的就是杭州市卫计委与当地物价、人社、财政以及杭州市政府出台的文件,2015年,杭州以市长令的形式下发了《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的促进办法》,相应的各区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细则,联动推进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
具体实施的政策包括提供医养护签约经费120块钱/人次,比例为市级经费给予25%,区财政65%,个人承担10%。医保相关的政策也给予倾斜,新农合的医保从基层转诊到上级医院享受基层的报销比例;城镇职工保险的个人标准实现下调300元。同时,进一步完善物价配套政策,对于家庭医生的建床和巡诊、出诊费用,由建床费每床10元提高到80元,巡诊费是每次40元。
最重要的是强化全科医生的团队的建设,目前杭州市全科医生轮训参训率达到97%,具体开展的健康管理和居家医疗服务包括:预防,公共卫生管理和医疗、健康管理、远程健康监测和健康评估。
杭州在2009年开始建立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连接大医院,医疗信息互联互通,甚至在各级机构可以实现影像资源共享。整个杭州市实现通过一张就诊卡,接入各级医疗平台,获取患者信息的功能,市民手上的社保卡,成为真正的“就医一卡通”。在卫计委地牵头下,建立签约转诊平台,连接了杭州区域内各省、市级医院,以及主城区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打造县域诊疗中心的概念,县域的基层医疗机构原则上转级到当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疑难的病人,再通过对接杭州市的预约转诊平台,转诊到杭州市各大医院。杭州市卫计委为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市县两级医院紧密性合作办医,包括重点托管和全面托管两种模式,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按照浙江省“双下沉 两提升”的要求,杭州市6家市级医院共托管了18家县级医院。
从2014年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经过三年评估厚,杭州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数从2014年的52万到2017年达到主城区80.8万人,慢病签约的主城区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4.19%,通过培训,参与签约的全科医生人数1000多名。2016年,签约居民在社区的就诊率达到64.67%,转诊率控制在12.04%,相比而言,没有签约的居民,在社区就诊率仅48.50%。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杭州市卫计委要求市属医疗机构30%的专家资源,要向签约转诊平台开放,提供给基层医疗机构,主城区和县级医院在2017年6月接入浙江省转诊平台,让老百姓享受更优质、稀缺的专家资源。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对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提高医务工作者收入的同时,老百姓也通过最直接的方式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杭州市通过全科医生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推进分级诊疗体系的经验值得各省市学习。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中国分级诊疗制度下全科医生发展前景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