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两万七千家医院中,条件最好的,日子过得最好的,无疑是国家医疗队和省级医疗队。这些医疗机构,虽然只有几百家,但是他们占有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和人才资源、设备资源等。在中国的医疗服务中占有独特优势与不可替代的一块,这些医院虽然也在议论药品零差率后的医院管理与运营困难,但是日子无疑还是好过的。
过去县一级的医院也是比较困难的医院。但是随着中国医改与公立医院改革的红利释放,以及新医改政策的导向,中国绝大多数县级医院的条件、投入和环境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些医院普遍得到各级政府和财政的倾斜与支撑!其发展、生存和运营都明显改善,不像以前那么困难了!
而处于国家、省级医院与县级医院之间的市属医院则正在成为新的困难户!既要承担国家队,省队医院一样三级甲等医院,医教研一体化的发展任务,又要承担许多县级与基层医院一样大量繁杂的预防保健、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的诊治任务。叫:又要比医学科技进步,又要比全科、康复、预防工作。医院运营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被人们称之为“夹心层”医院就是这种尴尬处境的写照。
郑州市中心医院处于国家最大的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三公里范围之内,面对这个超大型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通过内部的精细化管理,狠抓特色技术的引进培养和国内一流专家的外联等,使得医院的一些优势专科得到了支撑和强势发展。在脑卒中和心脏胸痛中心以及创伤外科中心的专科技术方面,在市内领先,在国内同层次医院中排列靠前,也走出来一条市属医院自身的发展之路。
四川成都八院通过医养结合的模式发展,走出来一条市属医院的改革创新之路,他们走的是医养结合慢性病管理的发展之路。这家医院从疗养院转变为慢性病医院,再变为综合性医院,这种专业化、冷门化、蓝海化的探索,可能也是一些相对弱势的市属医院改革的另外一种走向成功的路径。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大约有三百三十八个地级市,以每个城市八到十家医院来计算,中国大概有地市级医院共约三千多家,这些地市级医院承担了大约中国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左右的医疗服务总量。这些医院在医疗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财政的支持比较少,同时医院的运营压力比较大,加之人才、设备和投入上也没有什么优势,所以这些医院在医改中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医改给市属医院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有困难、有问题,也有机遇、有挑战。医院管理者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大智慧,来带领自己的医院和医护员工们,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市属医院发展之路。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医院服务标杆企业及竞争对手专项调研报告》!